如何像《经济学人》的编辑一样写英语? 通过经济学人学英语
2005 年,当我还在读大学的时候,在英国拿到了世界英语演讲比赛的冠军,也是全球第二个华人冠军,同年再赴英国,受到菲利普亲王的接见。接下来毕业、进入新东方并一路成为新东方集团战略规划总监。之后成立自己的品牌,获得数千万美金融资……我的这些年,像是经历了许多人的一生。
而我并非出身富贵,我常常会想起在贵州山沟里的童年。有人说,日光之下并无新事。如果我的人生逆袭之路有稍许借鉴与价值,我愿意将所有干货从头说起,我是如何依凭英语,成就了我的人生。
The Economist(《经济学人》)在众多英语老师和学习者的推动下俨然已经成为市面上最火、档次最高的英语学习材料,友邻优课和我本人在其中也做了一些微不足道的事情。在每本杂志的目录页赫然书写着它的愿景:
The Economistwas “First published in September 1843 to take part in ‘a severe contest between intelligence, which presses forward, and an unworthy, timid ignorance obstructing our progress.
尝试翻译一下:《经济学人》首刊发于1843年9月,致力于一场严酷的斗争,一方是勇于向前的理智,另一方是阻挡我们前进的无知,此等无知毫无价值且怯懦。
很多同学都是通过阅读《经济学人》来开拓视野,提升阅读能力。然而大家对于能写出《经济学人》编辑水平的英语肯定不抱有任何不切实际的幻想,但是今天我就给大家来揭秘一下《经济学人》的编辑他们是按照一个什么标准来写作的。
郑重向大家推荐一本英语写作的秘籍,由《经济学人》编辑团队钦定的The Economist Style Guide.
诸君可能都听过The Elements of Style, 或者是On Writing Well的响当当的写作指导书籍,我在前文也专门推荐过,但是The Economist Style Guide估计听说和真正看的人肯定不如前两本书多。
因为这本书本身就是一本绷着脸把写作要求讲成段子的笑话大全。
我估计《经济学人》的这些编辑整日也苦大仇深,为了writing without pain is reading without pleasure的最高写作宗旨的抖M们(masochism,受虐狂)。
当这些老编辑终于媳妇熬成婆可以对于新来的编辑打杀威棒时,他们立刻变成成为施虐狂魔,不仅是在语言要求上,而且在施虐的过程中非常强调幽默感的运用,堪称是逗逼抖S的代表。
即便开了这么多玩笑,这本书一上来还是霸气十足的。在Introduction部分开篇写到:
On only two scores canThe Economisthope to outdo its rivals consistently. One is the quality of its analysis; the other is the quality of its writing.
鄙刊以两点一以贯之从而傲视群雄:一是分析的质量,而是写作的质量。无他。
看到这段铺面而来的王者之气,我想起了《一代宗师》里叶问师父在香港开武馆,被问及会教哪些功夫,问公回到:跌打正骨,内功点穴,一概不会;无瓦遮头,舞龙舞狮,一概不教。三板斧,摊、膀、伏,足以。
此句之后又接:
The aim of this book is to give some general advice on writing, to point out some common errors and to set some arbitrary rules.
此书目的在提供写作的整体建议,指出一些常见错误,设定一些武断规则。
arbitrary用的妙极,也是霸气,别家怎说我不管,我家刊物要遵守的规矩就是这样,没有那么多因为所以,入门奉一个敬字,不然不入此门。这一点像葛旭船长,拎着棍子迎客,上来先奉上伍拾杀威棒,吃得住这个皮肉苦,再来入门,入门之后方知,此伍拾大棒,只是求学路上的见面礼。吃不住的,另寻他处。
随后,编者列出写作总纲:
Clarity of writing usually follows clarity of thought. Think what you want to say, then say it as simply as possible.
想得清是写得清的前提,想清楚写什么,然后用最简单的语言写出来。
再请出Orwell大神为其加持,著名的写作6原则,我摘抄如下:
1. Never use a metaphor, simile or other figure of speech which you are used to seeing in print. 拾人牙慧用比喻者,死。
2. Never use a long word where a short one will do. 舍短用长词者,死。
3. If it is possible to cut out a word, always cut it out. 能删不删者,死。
4. Never use the passive where you can use active. 舍主动语态而用被动语态者,死。
5. Never use a foreign phrase, a scientific word or a jargon word if you can think of an everyday English equivalent. 舍日常用语而用外语、科技语、黑话者,死。
6. Break any of these rules sooner than say anything outright barbarous. 以上原则例外只有一:从雅不从俗。
这六条看完,不必说诸君,我都背后发凉。按着六条写作怕是寸步难行。讲个故事鼓励各位,并且争取把如此严格要求背后的道理给大家说明白。
佛陀涅槃之前,众弟子请佛陀开示。佛陀说:
汝等比丘!于我灭后,当尊重珍敬波罗提木叉,如暗遇明,贫人得宝,当知此则是汝等大师,若我住世无异此也。
尝试翻译一下:各位,当我死后,你们要敬重佛家戒律,好像在暗中看见光明一样,像穷人得到宝藏一样。戒律就是各位的老师,戒律在,我则在。
这就是佛教中“以戒为师”的来源。修行之人和常人最大的区别之一就在于严守戒律。不是说不守戒律就活不下去,就好比不按照《经济学人》列出的要求也照样能写英文一样。其中的差别在于,一个是写英文,一个是通过写英文的方式来完成自己在人间的修行。
有人认为,成为高手就是要坚持,这句话不全对,因为我每天坚持睡觉也不能成为一代宗师。坚持固然重要,但关键在于我们要坚持什么。
看到这本The EconomistStyle Guide,真是如暗遇明,贫人得宝。
今天先写这么多,明天接着来说这本书,因为到现在为止,这本书一点都不好笑。